山东嘉祥,被称为“吉祥之城”,也是全国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。国内市场的滑雪手套六成以上来自这里,其出口量也占行业出口总量的76.38%。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和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申办成功,嘉祥正积极抓住机遇转型升级,以创业带动产业发展。
8月20~21日,以“融入‘一带一路’,践行‘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’,共同托起明天的辉煌”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针织产业集群年会暨“走基层,看纺织”中国针织万里行活动在山东省嘉祥县举行。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,乘着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东风,在嘉祥,一双不起眼的小手套,正在掀起一场创业的大浪潮。
“总部经济+分厂+加工户”模式
在一个乡镇的手套加工厂内,大约17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,有序摆放的40台机器前都坐满工人,正熟练地流水作业进行手套加工。除了工厂里的这40多台机器,工厂老板还将30多台机器送到技术娴熟的村民家中,以方便她们在家里加工手套。
在嘉祥,像这样利用手套创业的人不在少数。“手套产业已经成为嘉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、创业的好项目。”嘉祥县副县长王从奇介绍说。目前,嘉祥县拥有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200多家、加工户1500多户,带动就业5万多人,加工户覆盖全县80%以上村居,同时带动了辅料生产、设备供应等配套企业50多家,以及物流、运输、商贸中介等服务企业10余家,初步形成创业带动发展格局。
据记者了解,嘉祥手套产业基本发展模式为“总部经济+分厂+加工户”,即由剑华中兴、全成手套等龙头企业以园区集聚模式,形成企业总部经济,在企业总部带动下,在乡镇驻地设立加工分厂,再由加工分厂辐射村居,设立村级加工厂,再由村居加工厂带动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加工户,形成产业大覆盖、就业大带动。
在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浪潮的推动下,嘉祥将小手套一步步地做成了大产业。目前,嘉祥年产手套600多万打,年销售额15亿元,拥有上千种手套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及60余项专利产品,自营出口权企业24家,自主品牌20多个,产品销往欧美、日本、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2007年,嘉祥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“中国手套名城”称号,并成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。
在新疆再造一个产业集群
数据显示,目前,全国纺织产业集群有202个,其中针织产业集群占40个,集群产值超过全行业总产值的2/3,一半的产业集群产值超过百亿元。嘉祥作为国内最大的手套产业集群,除了立足自身发展,还抓住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机遇,以手套产业为纽带,大力推进产业援疆。
据嘉祥县委书记柳景武介绍,2014年6月,嘉祥与新疆英吉沙县签订服装产业孵化园建设投资协议,项目总投资5亿元,完全建成后可年产滑雪手套200多万打,年销售额8亿元,利税1.6亿元,实现就业3000人,预计5年可达到带动万人就业的目标。
这个设在新疆英吉沙的服装产业孵化园,采取“总部示范工厂+卫星工厂”的发展模式,即在工业园区设立管理中心、裁剪中心、包装中心及物流中心,在县城设立总部工厂,在乡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,将工厂设立在群众家门口,吸引了大量当地群众前来就业,有效破解了“招工难”与“就业难”并存的困局。截至目前,服装产业孵化园已为21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,已在英吉沙县城周边乡村建设13个卫星工厂,形成以县城为中心,以重点乡镇为依托,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手套产业。今年底,还有35个卫星工厂要投产,遍布英吉沙县14个乡镇。
“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中亚、南亚、俄罗斯、欧盟的市场占有率,逐步形成以订单为引领,紧盯全球市场的山东新疆双中心、海路陆路双通道的生产格局。”嘉祥县手套行业协会会长、剑华中兴手套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说。
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指出,嘉祥在英吉沙的产业布局,对未来纺织服装企业向新疆进行产业转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,为东部产业集群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。
|